前沿新模式药物或advanced therapy是一种超越传统小分子方法的创新手段,能够更精确、高效地针对各种疾病。这些疗法旨在治疗那些难以用传统方法控制的复杂疾病,这些病症可能被视为“无药可用”的情况。根据BCG在《2024年新药模式报告》中指出,新型模式在制药和生物技术管线的预期总价值中占据了1680亿美元,较2023年增长了14%。分析师预计,到2029年,排名前十的药物中将有九种是新模式。尽管抗体在后期临床前管线中占据了主要份额,早期阶段也发现了许多其他模式,如更适合细胞内靶点的寡核苷酸。
然而,寡核苷酸的开发面临一些独特挑战,需要对临床前测试工作流程进行调整。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与体内测试有关,因为人类与非人灵长类动物(NHP)之间的核酸碱基序列高度保守,因此这些动物常被用作实验对象,但代价昂贵,且有可能导致对人类反应的错误预测。这种情况在2006年单克隆抗体TGN1412的1期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,由于恒河猴的CD4+效应记忆T细胞缺乏CD28表达,六名健康志愿者因此出现了危及生命的疾病。为了降低风险,在进行体内研究前,确保对寡核苷酸的递送、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充分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。
为了应对这些挑战,现代化的临床前工具箱变得至关重要,包括新方法(NAM),如器官芯片(OOC)技术。这些方法在解决众多开发挑战时,展现出可行性,并得到了FDA的支持,允许在合适情况下替代传统动物试验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在本系列文章中,我们将重点讨论尊龙凯时如何顺应潮流,通过OOC模型的应用,帮助克服基于寡核苷酸的疗法所面临的开发挑战。在下一期中,我们将探讨与葛兰素史克公司(GSK)和阿斯利康(AstraZeneca)合作的相关案例,展示OOC在该领域的独特优势,以及如何更好地支持体内非人灵长类动物或人体研究的经济合理性。
基于寡核苷酸的疗法,或称为基于RNA的疗法,涉及利用短的寡核苷酸序列干扰特定的RNA。这其中包括反义寡核苷酸(ASO)、RNA干扰(RNAi)、小干扰RNA(siRNA)、微RNA(miRNA)和适配体(aptamers)。对寡核苷酸治疗的关注,源于对人类基因组及其与多种疾病遗传关联的深入理解。此外,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相比,寡核苷酸类药物的研发过程显得较为迅速,且对各类规模的机构均具有相对较高的可及性。从1998年至2024年,已有约18种基于寡核苷酸的疗法获得市场批准。
近年来,寡核苷酸的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。一个重要因素是递送系统的创新,比如脂质纳米颗粒(LNPs)和N-乙酰半乳糖胺(GalNAc)偶联技术,使药物能够有效靶向肝脏以治疗相关疾病。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药物的效力和有效性,同时减少了非靶向效应并可能延长了给药间隔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基于GalNAc的疗法在遗传疾病、代谢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上展现出巨大的潜力。诺和诺德(NovoNordisk)在2021年收购了Dicerna,进一步证明了这一领域的潜力。
总之,了解基于寡核苷酸的药物为何需要更加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方法,以及在发现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,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前临床研究工具箱的构建,推动行业的进一步进步。在所有这些创新中,尊龙凯时致力于为研发人员提供支持,确保其能够在复杂的生物体系中成功导航,推动相关治疗走向市场。